大家在搭建手機主板機房時,最大的痛點往往不是硬體,而是「網路」
怎麼讓 50 台、100 台甚至 200 台以上的設備同時穩定運轉?怎麼確保每一台都能順暢上網、同步任務、不掉線?核心概念只有一個:對網路架構拓樸有概念
這篇文章我們用,非本科也能懂的方式把你需要知道的名詞、架構、頻寬規劃一次講清楚,讓你直接照著搭建
200 台手機以內的手機窗口架構方案
手機主板機房的分水嶺我認為會在 200 台手機
200 台手機是一個白話文的講法,如果用行話來說就是「窗口」,為什麼會叫窗口?
因為主板機本身不會有螢幕(要額外裝也行,但原始狀態就只有主板跟供電模組)會需要用到一個軟件去把螢幕給投射到電腦上,頭到電腦上就一個個手機視窗,所以才會稱為窗口
有點小離題了,但這個 200 台手機是主觀認定的分水嶺,歡迎來吵架?
幾個網路專有名詞
在進入架構之前先認識幾個名詞:
- 光貓:光貓就是「光纖數據機」,是你跟中華電信或其他 ISP 的分界點;光貓就是你家的「網路入口」,它接收從外面拉進來的光纖,把電信公司的訊號轉成家裡能用的網路線訊號,可以把它想像成「自來水總開關」,外面水管送來的水,先進到這裡,再分給家裡每個水龍頭
- 軟路由:可以想像成「一台特製的電腦,專門幫你管家裡或機房的網路」,它會負責做三件事
- 分配房間號碼:當有新手機或主板接進來時,它會幫每台機器分配一個獨一無二的號碼(IP),確保大家不會撞號
- 交通指揮:所有機器要上網,都先把資料交給軟路由,軟路由就像交通警察,把這些資料打包、標好號碼,再送到外面的網路
- 守門員:它可以設定誰能進來、誰不能進來(防火牆),也能限制某些機器的速度,或把不同的群組分在不同的區域(VLAN),避免互相干擾
- 交換機:就像一條「網路版延長線」,軟路由的 LAN 口只有一個,好比牆上的插座只有一個孔,你要插 50 台設備就必須接上一條延長線,把一個孔分成很多孔,大家才能一起用電;同樣的,交換機把 一個網路口「分接」成很多口,讓所有主板機都能同時上網,而且每個孔都能跑到滿速,就不會因為設備多就卡住
基礎拓樸架構
對這些設備有概念之後,我們接著來講我們的拓樸,如果用蓋房子來比喻,你在蓋房子的時候,會先畫藍圖,決定水管怎麼走、插座在哪裡,確保未來所有房間都有水有電
網路的拓樸就像這張藍圖,先規劃好:
- 網線要怎麼拉
- 哪裡要分岔
- 哪裡要有總閘門(軟路由)
- 哪裡要有配管中心(交換機)
如果沒有拓樸概念,就隨便拉線,很容易遇到 IP 衝突、設備不通、速度卡爆
那我們來看一下在 200 台設備以下的拓樸長怎樣?
graph TD
Fiber[光貓]
Router[軟路由 LAN: 192.168.100.1/24]
WiFi[WiFi 機器]
Switch[交換機]
Nodes[主板機群 A~Z ≤ 200 台]
Fiber --> Router
Router --> WiFi
Router --> Switch
Switch --> Nodes
這是最標準的一條光纖的網路架構,光貓接到軟路由,再分三條線出去:
- WiFi 提供管理用筆電或手機上網
- 千兆交換機,接所有手機主板
只要把子網掩碼和 DHCP 設定好,就能穩定容納 200 台以內的設備
網速怎麼抓?(以滑動 IG + 上傳內容為例)
估算頻寬要看「每台設備平均要吃多少」 以 IG 為例,短影片大約需要 1.5~3 Mbps 下行 假設 200 台同時看影片,抓平均 2 Mbps:
200 × 2 Mbps = 400 Mbps 再加 20% 安全係數,約 480 Mbps,下行大約要準備 500 Mbps 才穩
上行幾乎不吃什麼流量,但如果要上傳限動、影片,建議上行預留 50~100 Mbps,避免同時上傳卡住
換句話說,如果你要跑滿 200 台,建議直接升級到 1G/600M 光世代方案,或者至少 500M/250M 以上,才能撐得住
200 台以上的手機窗口架構方案
當設備數量突破 200 台,最大的問題不是交換機插不下,而是 IP 不夠用
拓樸架構與子網掩碼
拓樸保持一樣:光貓 → 軟路由 → WiFi / 管理機 / 交換機;不同的是,你要調整子網掩碼,讓網段可以容納更多設備,子網掩碼就是「決定你的網段可以放多少台機器」的設定 想像你住在一條街上,街名是 192.168.100,門牌號碼就是最後一個數字
預設的子網掩碼 255.255.255.0(/24),表示這條街只有 254 個門牌號碼可以用:192.168.100.1 ~ 192.168.100.254
如果不夠住,你就要把街弄長一點,把隔壁街打通,變成一條更長的街 例如把子網掩碼改成 255.255.254.0(/23),現在你就能用到兩條街:192.168.100.x 和 192.168.101.x,總共有 510 個門牌號碼
子網掩碼與軟路由 LAN 設定的關係
子網掩碼不是單獨存在的,它是 LAN 介面的一部分設定
LAN(Local Area Network)就是軟路由負責的「內網」,所有手機主板、管理機、交換機都透過這個介面互相連線
當你在軟路由上設定 LAN:
- 會有一個 IPv4 Address(例如 192.168.100.1)
- 和一個 Subnet Mask(例如 255.255.255.0)
這兩個設定決定了:
- LAN 的網段(例如 192.168.100.x)
- 這個網段可以容納多少台設備
所以,當你想要把網段從 /24 擴到 /23,關鍵就是在這裡把子網掩碼改掉。改完之後,軟路由就知道「現在整個 192.168.100.x + 192.168.101.x 都是我的內網」,然後 DHCP 才會正常發 IP 給 101.x 的設備
如果只改 DHCP 範圍、不改 LAN 的子網掩碼,軟路由會認為 101.x 是「外部網段」,導致設備雖然拿到 IP,卻無法跟其他機器互通
網速怎麼抓?(以滑動 IG + 上傳內容為例)
原本 200 台就需要 500 Mbps 下行。
如果擴展到 400 台,建議至少 800 Mbps、或者拉 1G 甚至是 2G 對稱專線更好
同樣留 20% 安全係數,避免高峰期塞車
總結
對於 200 台以內的群控機房,只要有一條穩定的光纖、一台軟路由、一台千兆交換機,就能把網路打
當你要突破 200 台,只需要改子網掩碼,讓更多設備能拿到 IP,就能輕鬆擴展到 500 台以上
不用急著買多 WAN 口的軟路由,也不用多拉一條線,因為如果只有一條光纖,多 WAN 沒有意義,只要把頻寬升級、子網掩碼設定好,就能讓機房持續穩定運行